2023年3月1日起,《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由中國銀保監會制定,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權利義務與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明確了金融領域消費者合法權利,劃定了金融機構的行為紅線!掇k法》施行后,將進一步規范金融市場秩序,促進金融機構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
究竟《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對消費者有哪些影響?銀行是怎樣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呢?近日,走訪商業銀行進行了相關了解。
在知情權方面,根據《辦法》第二十一條、二十二條和二十四條的規定,銀行必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產品和服務的性質、主要風險等關鍵信息進行說明。工商銀行認真貫徹落實相關要求,在網點、官方網站以及手機銀行中,對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內容進行公示。當消費者在工行網點內購買理財產品或辦理貸款業務時,客戶經理會對購買或面簽環節進行錄音錄像,確保相關產品解釋說明和風險提示工作落實到位。
在自主選擇權方面,《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銀行必須尊重金融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真實意愿。消費者有權自主決定是否選擇購買、以及購買何種產品和服務。對此,工商銀行制定了統一的業務辦理及營銷規范,嚴格禁止了代客操作、強制搭售或誤導銷售等行為。
在信息安全權方面,《辦法》第六章要求銀行保護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權。銀行只能在征得消費者同意的前提下,根據“業務必需、最小權限、職責分離”的原則以及法律法規的要求采集數據。不僅如此,銀行還將基于信息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通過加密存儲等專業保管方式對信息進行嚴格管理。工商銀行提醒,雖然銀行對個人信息保護有著嚴格的規范,但消費者仍需提高防騙意識,與銀行共同守護個人信息安全。消費者切記不要在登陸其他網站時使用與銀行卡相同的密碼,不要點擊非官方理財產品購買或貸款辦理鏈接,也不要將賬戶信息提供給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