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專業服務機構畢馬威19日在香港發布的最新報告說,流動資金隱憂和即將實施的主要監管法規改革,意味著2012年將是許多亞洲銀行艱巨的一年。報告說,各個經濟體決定政策落實的強度及推進速度,將直接影響當地的金融市場。
報告認為,亞洲金融業在推行監管法規改革時,還需要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以應對法規對經濟的潛在負面影響。雖然亞洲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普遍表現理想,但區內的主要經濟體監管機構都決定推進一系列國際普遍認可的監管法規改革。
畢馬威表示,有關資本要求的改革對亞洲大部分地區而言不是難題,但《巴塞爾協議III》要求的流動資金改革預計將帶來較大的挑戰,不少亞洲地區仍需要解決基本問題,尤其是欠缺優質流動資金帶來的問題。報告還認為,除了巴塞爾協議外,亞洲銀行還面臨其他多項挑戰,包括場外衍生工具市場改革、“海外賬戶納稅法案”的實施等。
畢馬威亞太區金融服務業監管政策研究中心主管西蒙·托平說,由于亞太區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出色,因此很多從業者認為有關改革過于嚴苛。不過,很多監管機構卻認為,考慮到歐洲債務危機形勢嚴峻,金融市場不穩持續引發關注,因此全球金融改革勢在必行。
關于這些監管改革可能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托平認為,這一輪的監管改革,對穩定和建構更安全的全球金融市場是件好事,問題的關鍵是在推進改革和化解改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沖擊之間取得平衡。
畢馬威在報告中列舉了亞洲金融業正在面臨的眾多挑戰,包括信貸風險上升、資金供應受到威脅,以及經濟增長裹足不前。此外,債券和股票發行停滯,并購活動也已經放緩。
在香港市場,香港金融管理局正采取審慎策略,并陸續提出有關資本、流動資金和場外衍生工具市場改革的建議。托平認為,《巴塞爾協議III》及相關的監管改革對香港來說,將不會構成太大的困難。很多企業希望在香港經商,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需要嚴格遵守國際監管準則。